复制或打印可以模仿简笔画。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匹配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
根据出土于湖北云梦虎地和甘肃天水马滩的秦简,先秦时期生肖系统相对完整。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根据出土于湖北云梦虎地和甘肃天水马滩的秦健,先秦时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十二生肖系统。与现代十二生肖相同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要画十二生肖蛇,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准备一张空白纸和铅笔。你可以选择一支2B或HB铅笔,因为它们更容易控制。2.画蛇头。先把圆蛇的头画在纸上。头部的形状可以用柔和的短线勾勒出来。3.添加蛇的身体。从头开始,用流畅的曲线画蛇的身体。可参考蛇的形状,画出弯曲的身体线条。不要画得太多,因为蛇的身体很软。4.继续画蛇尾。在身体的最后一部分画出尾巴的形状。蛇的尾巴通常是锥形的,可以用逐渐变细的曲线来描述。5.画蛇的眼睛和细节。用两个小圆圈代表蛇的眼睛,可以在眼睛里画黑色瞳孔。然后,可以在蛇身上添加一些蛇鳞的细节,用曲线来描述。6.最后,检查并润色。仔细检查你的画,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如果你满意,你可以用彩色铅笔或彩色画笔给蛇的身体上色。至于如何画其他十二生肖,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勾勒出基本形状,然后逐渐添加细节,并根据需要进行润色。每个生肖的形状和特点都不一样,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的生肖形象来描述。
龙姓源流]
在中华民族的各种传说中,龙的传说历史,龙的形象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心中。早在6000年前,龙的形象就诞生了,这可以从6000年前河南濮阳发现的蚌壳摆塑的龙图案中得到证实。龙在古代受到中国祖先的尊敬,中华民族以炎黄为祖先是五千年历史的共识,他们的氏族以龙为图腾。龙姓作为姓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统计,龙姓在中国100大姓氏中排名第85位。龙姓的起源大致如下:
(1)黄帝大臣龙行的后裔。据清人张舒的《姓氏寻源》和《竹书时代》记载:“黄帝大臣有龙行。”根据各种历史记载,黄帝生活在熊市,即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龙作为皇帝的重要大臣之一,自然也应该生活在熊市,所以龙的姓来自河南省新郑市。
(2)顺时纳言龙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报道、据《广韵》、《元和姓汇》等载,舜有一位叫龙的大臣,任纳言(《书·尧典》中说,纳言是负责宣达帝命的官员,相当于后人的尚书令)。《书经》和《舜典》中说:“命如纳言,夜出纳我命”,指的是龙任纳言。他的后裔以龙为姓,舜的活动区主要在晋南,所以这个龙姓应该来自今天的山西省。
(3)出自己姓,圈龙的后裔。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报道、据《通志氏族略》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董父曾为帝舜驯养龙,因此被授予董姓,任为圈龙。他的后代中有一个以龙为氏。董父是黄帝的后裔,黄帝是自己的姓氏,所以说皇帝是自己的姓氏。据说今天河南省临颖县的圈龙城是董父的封邑,另一种说法是董父的封邑位于今天山东省定陶县西北。
左手画个龙右手画一道彩虹完整版
(4)御龙氏的后裔。《姓氏考略》引用了《姓氏急就篇》,龙姓来自御龙,望出武陵、天水。尧帝的后裔刘累曾经向圈龙学习过驯养龙的技术,所以他被夏朝第13代后孔甲赋予了御龙,并负责驯养孔甲的几条龙。这件事见于《史记·夏本纪》。刘累后裔中的一个以龙为氏。《史记·正义》引用了《括地志》的记载:“刘累故城位于洛州市郭氏县南55里。洛州郭氏县今天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南部,所以这个龙姓也来自河南。
(5)西汉时期羊柯姓。据东晋常曲所在的《华阳国志》记载,羊柯姓龙。羊柯县是西汉时期设立的,今天是贵州省凯里县西北部。
(6)西域古国和弥(今日新疆姗姗县)、雁栖王族的后裔(今日新疆雁栖西南40里)。据唐代李延寿所在的《北史》记载:“弥王、雁栖国王均龙姓。雁栖西汉时期西域的一个王国,龙会为其王时,国势非常胜利,在葱岭以东地区享有盛誉。后来,他的儿子龙熙继位了。自龙熙以来,龙姓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圈,成为龙姓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7)宋元时期,贵州省惠水地区少数民族中的龙番酋长都姓龙,明清时期后裔融入汉、布依、水、苗等民族。
(8)彝族卢丝普氏族汉化的龙姓,卢丝普的汉语意思是龙氏族,后来这个氏族的人以龙为姓。此外,龙姓也是少数民族的重要姓氏,如回族和苗族。
从龙姓的起源可以看出,龙姓活动区域应该在河南和山西。未来,由于种种原因,龙姓人开始不断向外。在夏天,一个龙向东迁移到今天山东省巨野县西南部的龙干集。春秋时期,泰安市西南有一个叫龙邑的小诸侯国。汉代以前,龙姓人已开始迁入蜀中,然后从蜀中南迁至贵州。在汉代,许多地方都有龙姓活动。在此期间,龙姓主要活动在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魏晋南时期,历史的变迁使龙氏家族吸收了许多新的分支机构,一些少数民族加入了龙姓大家庭,龙姓人的活动范围更广。与此同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龙姓为了避免战争而大举南迁,南方龙姓数量急剧增加。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原籍福建莆田的龙海清奉命授予琼州总镇,率兵数千人入驻海南。他们登陆文昌县会文镇冠南遗址附近的海洋,龙海清的后代登陆文昌,龙海清成为龙姓进入海南的祖先。之后,江西永新的龙姓迁至湖南茶陵东山。明洪武初年又从东山迁至攸县。龙秀三,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原籍江西吉水县,带领兄弟迁往湖南。康熙时期,太湖洞庭山的龙又迁至松江。19世纪末,许多龙姓人乘船到南洋谋生,驻扎在新加坡、马来亚、印尼、菲律宾等地。新加坡龙姓祖先南来后,1903年在狮城建立了“龙祠”,让来南洋的村民聚在一起祭祖,促进龙姓人之间的感情和互助精神。“龙祠”后来发展成为“琼崖龙氏公会”,后来发展成为“新加坡龙氏公会”。自龙姓第21世以来,新加坡龙姓的分类排列如下:武陵发源,莆田仕籍登,南粤官声,英杰垂继承。据此,新加坡龙姓很可能是北宋迁入海南的龙海清或其官兵中龙姓人的后裔。
龙姓在家族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人物,龙姓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有成就的人物,如孟子、列子、魏国将领龙贾、项羽将领龙丹等。东汉时期的龙述曾任零陵太守。北宋有诗人龙太初。明代龙华民精通天文历法,万历年间与徐光启等人在北京同编《新法算术》。清代传奇作家龙羲,他的《琼华梦》、《英荣城》等,受到时人的称赞;龙汝言曾任内阁中书,有《赐砚斋集》..这些龙姓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今天祖地]
[新郑]新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新郑是“中华民族之根”,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早在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在这里定居。五千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并建都于此。关于黄帝出生在新郑,建都在新郑的历史记载,古今文献一致。黄帝,熊国君,少典之子,生于轩辕丘,都有熊。河南新郑有熊金,特别是1992年,中国黄炎文化研究会在新郑举办了黄炎文化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与会国际国内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黄帝的故乡和故乡都在新郑。目前,这一权威定论已写入中国文化研究会编写的《中国文化通志》。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在此建都539年。新郑被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命名为“古都”。
【偃师】偃师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东部毗邻巩义市,西部位于洛阳市郊区和孟津县,南倚嵩山,北临黄河。东西长约44公里,南北宽约34公里,总面积943.13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31.4公里%,丘陵占51.9%,山区占16.7%。偃师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是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朝古都。有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西亳商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东汉太学遗址等。还有许多名人墓葬,如西周伯夷叔齐墓、秦相吕不韦墓、唐李鸿墓等。此外还有唐代武则天亲书的升仙碑、东汉灵台等古迹。偃师也是唐代高僧玄奘、宋代名相吕蒙正的故乡。张衡、蔡伦、班固、王充等古代名人都在这里活动过。偃师总人口80.1万,包括汉、回、藏、维、苗、侗、纳西、满、裕固、蒙古、白、壮、瑶等13个民族,市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偃师市是河南省确定的18个改革、开放、发展特别试点县(市)之一。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3.4亿元,财政收入3201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8312万元。